節能評估
節能評估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的簡稱,是指根據節能法規、標準,對各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管理的在我國境內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評估,并編制節能評估文件或填寫節能登記表。對項目節能評估文件進行審查并形成審查意見,或對節能登記表進行登記備案,并將審查意見或節能登記表作為項目審批、核準或開工建設的前置性條件以及項目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的重要依據。
概念
節能評估,是指根據節能法規、標準,對投資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評估。
節能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評估依據;項目概況;能源供應情況評估(包括項目所在地能源資源條件以及項目對所在地能源消費的影響評估);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包括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生產工藝、用能工藝和用能設備等方面的節能評估);項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評估(包括能源消費量、能源消費結構、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評估);節能措施評估(包括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評估);存在問題及建議等。
實施意義
能源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能源資源消耗也占較高比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作為一項節能管理制度,對深入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嚴把能耗增長源頭關,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開展節能評估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避免盲目建設導致的能源浪費和用能不合理現象,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項目的節能評估,掌握該項目生產中能源消耗的種類和數量,分析項目的能耗水平及其生產用能效率,將項目能耗與國內國際水平及行業準入條件進行比較;按國家和地方有關法律、法規、規劃和政策,評價該項目能源利用的合理性、節能措施的可行性、工藝技術的先進性;以及是否符合國家和行業的節能設計標準與規范。通過項目生產對浪費能源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客觀分析,評估項目建設合理利用能源和節能方案的可靠性,并根據促進技術進步的原則提出改進意見,以達到合理利用能源和節約能源的目的。
評估類型
(1)節能技術措施評估
①根據項目用能方案,綜述生產工藝、動力、建筑、給排水、暖通與空調、照明、控制、電氣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包括: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熱、余壓、可燃氣體回收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②分析節能技術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生產強度對節能措施有較大影響,可針對不同的生產強度分別評估可行性和合理性。
?。?/span>2)節能管理措施評估
①按照《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GB/T15587)等標準的要求,評價項目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節能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設置情況;
②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與管理通則》(GB17167)等標準要求,編制能源計量器具一覽表、能源計量網絡圖等,評價項目能源計量制度建設情況,包括能源統計及監測、計量器具配備、專業人員配置等情況。
?。?/span>3)單項節能工程評估
①分析評估單項節能工程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單項節能量計算方法、單位節能量投資、投資估算及投資回收期等。
②分析單項節能工程的技術指標及可行性。
注:凡不能納入建設項目主導工藝流程(如熱電聯產)和擬分期建設(如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的節能項目,應在可研報告中單列節能工程。
?。?/span>4)節能措施效果評估
①分析計算主要節能措施的節能量;
②評價項目節能措施效果。單位產品(運輸量、建筑面積)能耗、主要工序能耗、單位投資能耗等指標國際國內對比分析,說明通過采取節能措施,設計指標是否達到同行業國內先進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
?。?/span>5)節能措施經濟性評估
計算節能技術和管理措施成本及經濟效益,評估節能技術措施、管理措施的經濟可行性。
評估方法
1. 政策導向判斷法
根據國家及各地的能源發展政策及相關規劃,結合項目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及能源利用條件對項目的用能方案進行分析評價.
2.標準規范對照法
對照項目應執行的節能標準和規范進行分析與評價,特別是強制性標準、規范及條款應嚴格執行。適用于項目的用能方案、建筑熱工設計方案、設備選型、節能措施等評價。項目的用能方案應滿足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項目的建筑設計、圍護結構的熱工指標、采暖及空調室內設計溫度等應滿足相關標準的規定;設備的選擇應滿足相關標準規范對性能系數及能效比的規定;是否按照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采取了適用的節能措施。
3.專家經驗判斷法
利用專家在專業方面的經驗、知識和技能,通過直觀經驗分析的判斷方法。適用于項目用能方案、技術方案、能耗計算中經驗數據的取值、節能措施的評價。根據項目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組織相應的專家,對項目采取的用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分析評價;對能耗計算中經驗數據的取值是否合理可靠進行分析判斷;對項目擬選用節能措施是否適用及可行進行分析評價。
4.產品單耗對比法
根據項目能耗情況,通過項目單位產品的能耗指標與規定的項目能耗準入標準、國際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進行對比分析。適用于工業項目工藝方案的選擇、節能措施的效果及能耗計算評價。如不能滿足規定的能耗準入標準,應全面分析產品生產的用能過程,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5.單位面積指標法
民用建筑項目可以根據不同使用功能分別計算單位面積的能耗指標,與類似項目的能耗指標進行對比。如差異較大,則說明擬建項目的方案設計或用能系統等存在問題,然后可根據分品種的單位面積能耗指標進行詳細分析,找出用能系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6. 能量平衡分析法
能量平衡是以擬建項目為對象的能量平衡,包括各種能量的收入與支出的平衡,消耗與有效利用及損失之間的數量平衡。能量平衡分析就是根據項目能量平衡的結果,對項目用能情況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以便明確項目能量利用效率,能量損失的大小、分布與損失發生的原因,以利于確定節能目標,尋找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以上評估方法為節能評估通用的主要方法,可根據項目特點選擇使用。在具體的用能方案評估、能耗數據確定、節能措施評價方面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其它評估方法。
7. 堅持節能評估和審查的前置性
對未按規定取得節能審查批準意見和未按規定提交節能登記表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發展改革部門不予審批、核準。
8. 把握全面、突出重點
評估要求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凡需國家批準的項目、省內年新增綜合用能3000tce及以上(或年新增用電300萬kWh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和驗收。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依法依規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
(2)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06]2787號)節能分析篇(章)應包括項目應遵循的合理用能標準及節能設計規范;建設項目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分析;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分析;能耗指標;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等內容。
能源評估是指通過對建設項目分析,核算該項目的各種能源的消費結構和消費量,核算主要用能設備的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各種節能降耗措施的效果,核算該項目單位產品和單位產值能源效率指標和經濟指標,評價該項目的用能合理性和先進性的一種評價方法。簡稱“能評”。
評估程序
節能評估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前期準備、選擇評估方法、項目節能評估、形成評估結論、編制節能評估文件、根據評審意見對評估文件進行修改完善等。
節能評估機構在編制節能評估文件時,應與項目建設單位充分溝通。報送節能審查的節能評估文件應由節能評估機構和項目建設單位分別加蓋公章。
前期準備
收集項目相關資料
收集項目的基本情況及用能方面的相關資料,主要包括:
①建設單位基本情況,如建設單位名稱、性質、地址、郵編、法人代表、項目聯系人及聯系方式,企業運營總體情況等。
② 項目基本情況,如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線)、項目性質、投資規模及建設內容、項目工藝方案、總平面布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項目進度計劃,改、擴建項目原項目的基本情況,改、擴建項目的評估范圍等。
③ 項目用能情況,如項目主要供、用能系統與設備的選擇,項目所采用的工藝技術、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等的能源消耗種類、數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況,改、擴建項目原項目用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等。
④ 項目所在地的氣候區屬及其主要特征,如年平均氣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制冷度日數、采暖度日數、極端氣溫與月平均氣溫、日照率等。
⑤ 項目所在地的社會經濟概況,如經濟發展現狀、節能目標、能源供應和消費現狀、重點耗能企業分布及其能源供應消費特點、交通運輸概況等。當現有資料無法完整準確反映項目概況時,可進行現場勘察、調查和測試?,F狀調查中,對與節能評估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能源供應、消費、加工轉換和運輸等),收集信息應全面詳細,并盡可能提供定量數據和圖表。如需采用類比分析法,應按上述要求全面獲取類比工程相關信息。
|